查看原文
其他

【国有林场改革】南果北栽,培育发展新产业

2017-04-24 中国林业网

“国有林场改革后,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收入增加了。以前每个月工资仅有1000多元,还没有养老、工伤保险。从去年9月开始,我们与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一样了,月工资3000多元,保险都上齐了。”在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峨嵋经济林场工作的邱忠卫高兴地说起当前的林场改革。


与邱忠卫一样尝到改革“甜头”的,还有峨嵋经济林场的28名职工。以前林场拖欠的145万元社保费也都下达到了县级财政,很快就补缴到每个人。

截至今年3月底,辽阳市两家国有林场定性定岗定编工作全部完成,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峨嵋经济林场核定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8名,铧子林场核定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0名,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已发放工资。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辽阳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严格落实《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林场职工人心稳定,收入增加,归属感、存在感大幅提升;林场森林资源持续增加,林业产业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在林场场部、工区、随处可见抓管理、学技术的身影,充满了谋事干事的正能量。

改革后,铧子林场的刘莲娣重新竞聘上岗。她说,以前林场效益不好,在家待业10多年。这次上岗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每天侍弄果树劲头可足了,起早贪黑也不觉得辛苦。

辽阳市林业局局长林权深有感触地说,这些都源于国家的好政策,市县党委政府按照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逐一实施兑现。国有林场改革给职工们吃下“定心丸”,也找回了职工内心深处的归属感。现在两个林场都铆足了劲儿要发展。



初春的辽阳,乍暖还寒。但在灯塔市铧子林场现代农业林果示范园区却是一派南国风光,火龙果、百香果、香蕉、木瓜、芒果、番石榴等30多种热带水果挂满枝头。园区占地265亩,现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25栋,每栋大棚长130米,棚内配有控温、控水、控湿等现代化互联网设备。


铧子林场场长于天飞一边调试控水、控温设备,一边自豪地介绍林场改革情况。他说,改革后就要以林养副,以副支林,培育一片资源、培植一项产业、培养一批能人。过去林场以采伐木材为生,现在要搞抚育、做嫁接、抓防火,还要通过多种经营增加林地面积。产业主要抓好265亩热带水果基地、500亩榛子基地、200亩中草药基地和70亩果蔬科研基地建设。林场还请研究所、课题组专家现场指导,培养一支善学习、懂技术的队伍。



今年45岁的苗军就是林场培养的一名技术能手。2000年,因原来的种子公司倒闭,他来到林场工作,负责4个大棚的火龙果栽植。在火龙果的人工授粉期,每天都在高温的大棚内工作到深夜。汗水湿透了衣衫,技术也学到了手。

看着这一座座生机盎然的热带水果大棚,灯塔市副市长杜玉虎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也有着看不见的压力。他说,林场改革后还要寻找和培育内生动力,这也考验着政府在产业配套和服务等方面的执行力。

采访未结束,灯塔市政府和林场有关负责人就急奔沈阳,与相关企业谈林场合作发展的事宜。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 王秋平)


有关林场改革的推荐阅读


【权威发布】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国有林场改革监测工作的通知

【两会聚焦】改革深化 国有林场扛起生态重任

大事件丨2016年国有林场改革十件大事评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